返回学院主页 方言研究所
您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第十六届汉语语义学国际研讨会(CLSW)简报

时间:2016-11-24 08:59 / 作者:长治学院方言研究所

        第十六届汉语语义学国际研讨会(CLSW)于2015年5月9日—1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共同承办。CLSW是汉语词汇语义学和相关领域(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和词典计算机辅助编纂等)的重要学术会议,已形成系列,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本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应用开发。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248篇,创历年投稿数量新高。每篇论文至少经过2名程序委员会委员的通信评审,最后集中定审,会议共录用论文152篇。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100余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长治学院中文系李金梅教师应邀参加。
5月9日上午8:30—9:00,刁晏斌教授致欢迎辞,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教授致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书记王立英教授致辞,大会主席黄居仁教授致辞。
         5月9日上午9:40---12:20,大会特邀报告,有两位学者做了内容各不相同的报告。黄昌宁教授作了题为《取消自指义项兼类禁令是解决汉语词类问题的主要出路》的报告。报告指出,在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兼类问题最为棘手,其中自指义项的兼类问题尤甚。自指用法是一种语法隐喻,涉及人类经验的重新识解,其中临时的自指用法是语言创新,而规约性的自指用法则应收人语文词典作为自指义项,因此取消自指义项兼类禁令是解决汉语词类问题的重要出路。黄居仁教授作了题为《中文“连觉”现象的词汇语义学理论初探》的报告。报告指出汉语联觉词汇语义研究的基本架构将涵盖体/知(感官/感觉),参与角色/谓语,极性,评价,联觉方向限制,及感觉(特别是视觉)内部概念层次等重要理论元素。
5月9日下午14:00----18:00及5月10日上午8:30---12:30在京师学堂第一、二、三、五会议室进行了分组讨论。各会议室讲解精彩纷呈,讨论也精准激烈,促进了各个研究领域之间的交流,对于各个研究问题的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5月10日下午14:00---16:40先是各会场论文交流总结报告。然后陶红印教授作了题为《语体视野下汉语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语体视野下的语法学研究已经逐渐得到学界重视,然而在词汇语义学学界这种视野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报告通过几方面的实例说明语体视野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5月10日下午16:40----18:40,大会特邀报告。首先是俞士敏教授作了题为《盘点现代汉语词语归类之研究成果》的报告。报告指出通过全面比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与《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电子版)》这两部词典的词语分类体系以及数以万计词语的实际归类结果,从识同辨异的视角盘点现代汉语词语归类之研究成果。其次,詹卫东先生作了题为《汉语构式是语义表征》的报告。报告指出,构式是词和短语之外的语言单位。作为基于语块的语言单位,构式是对基于词的常规语法组合的必要补充。构式的语义描述,需要在语块中区分常项和变项,融汇词语与结构的语义模式、综合内部和外部的约束条件,进行分层描写,给出释义模块。最后,主席交待了会议的其他有关事项。
        两天的会议安排的很紧凑,每场讲座几位专家讲解完后都与与会老师进行了现场互动,耐心倾听并回答了与会老师在科研与教学方面遇到的诸多困惑。邀请的几位专家都是在汉语词汇语义学这一学科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谦虚,虽都已步入花甲之年但学术锐气丝毫未减,令人敬仰。本次研讨会的交流也碰撞出了诸多新的学术生长点与教学创新点,深受启发。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02-2013长治学院|方言研究所 版权所有